首页 >> 录音棚资讯 >> 设备 >> 正文

为声乐学习者解开录音的面纱

时间:2016-01-16   来源:原声录音棚   编辑:简丹  阅读数:1178   长春原声录音棚 配音 歌曲录制 设备 软件 耳机 话放 音箱 录音系统

对于每个声乐学习者而言,除了到自己的老师跟前一板一眼地学习歌唱技巧外,每个人应该都有过听录音的经历.但每当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聆听歌唱家的录音时,我们有没有在脑海中思考过,甚至是闪过这样的念头?--"我现在听到的声音,真是某歌唱家的声音吗?或者说,这是他真实的声音吗?"看到这个问题,可能马上就会有人反驳我:"什么?!你怎么能对录音产生怀疑呢?录音是*真实的,它对谁的声音都是铁面无私的!"


录音一定"铁面无私"吗?


录音都是铁面无私的?乍看起来,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肯定的.因为在同一种录音环境下,使用相同的录音设备,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分辨出不同人的声音,并且这些人声音的好坏也会被录音"忠实地"反映出来.这样看来,录音好像确是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,确实是"铁面无私"的.但事实上,录音与真实声音是否完全一致,不仅取决于声音播放设备的质量、声音播放的声场环境等因素,录音设备、录音方法也会对声音产生很大的影响.


录放音技术的发展是伴随信号处理技术的不断革新而发展的,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录放音设备在外部形态逐渐演变的同时,经历了由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变,经历了由窄频到宽频的转变,也经历了由单声道到多声道、由单轨到多轨混音的转变.随着个人电脑与音频处理软件的普及,人们对音频的处理也不再局限于机械式的线性剪辑,可以对声音的音量、音高、相位、音色等加以随意调整.这些改变,给我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,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.即,目前的音频处理技术,可以根据目标对象的喜好,做各种各样的修饰.这些经过人为调整后的声音,理论上讲可以消除掉所有的瑕疵、使其音响效果达到"完美"的程度.但我们要问的是,这样的声音还是真实的声音吗?也就是说,这样录制出的声音还是被录音人真实声音的忠实反映吗?


显而易见,随着众多音频处理技术的广泛使用,在极力"讨好"听众耳朵的利益驱使下,现在的录音制品在录制初期,就多倾向于采用经过人为调整的录音话筒.也就是说,这种录音话筒已经不对歌声中的所有频段都"一视同仁"(其频率响应曲线不像是专业测试话筒那样尽可能得平直),而是在其内部预先嵌入了某些有利于人耳听觉喜好的调整,导致用这种话筒录出来的声音,已经不再是被录音人真正的声音,而是被修饰加工过的声音.这种"原声"录制完成后,录音师们还要在调整音高、节奏、修饰音色的基础上,大量附加上五花八门的声效.如此,我们听到的、用这样方法制作的一些录音,实际上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被录音人的真实声音,早已经不再"铁面无私"了.


解开录音的面纱


说到这儿,有人可能会问:"你上面这么说,是不是想说听录音没啥用呢?"其实我并没有这个意思.相反,那些音响发烧友们,购置了价格不菲的音响器材,在精心装修的听音室内,聆听高价购买的正版CD,体验那种身临其境的现场感,绝对是一种听觉享受.在这种情况下,录音时一些"艺术化"的修饰处理,虽使录音一定程度上偏离了真实声音,但不仅不会影响听赏效果,实际上还会由于强化了声音的某些特征,而使聆听者感受到更为震撼的声响效果.


但如果听录音的人不是抱着上述欣赏音乐的目的,而是作为一个学习者的身份,在聆听录音时不断寻觅表演者演唱作品时的技术细节,并努力照着自己的听觉判断加以尝试或模仿的话,这种不真实的声音显然极有可能会对其造成一种严重的误导--他们会试图模仿一种事实上并不真实或并不存在的声音.同时,由于录音技术与音频处理技术的不同,不同年代的录音明显带有其"时代性"特征.如近几年录制的CD光盘,其音质一般会比较明亮,音响效果丰满、声部层次清晰;而制作于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音响制品,其音质相对较差,音响层次相对单薄、缺少由多轨录音带来的空间感.


为了直观展示不同年代录音在声音效果上的差异,我们采用长时平均频谱(Long-Term Average Spectrum,LTAS)的声学分析法,来看一下不同年代录音的声学特征到底有什么不同.具体方法是,在不同年代的录音样本中,截取一定时长、且没有伴奏音乐的纯歌唱音频,统一处理为单声道WAV音频格式后,运用Adobe Audition软件的频率分析功能,对所选歌唱声音样本进行扫描分析,即可获得该歌唱录音的平均频谱.之所以采用这种分析方法,是因为决定声音音色的因素除了声音谐音列数量、强弱以及起始状态等因素外,声音能量在频谱中不同频率范围的分布是极为重要的因素.


怎样听录音


明白了录音背后隐藏的这些知识后,我们应该怎样选择录音、应该怎样听录音才是*适当的呢?回答这个问题的前提条件是要清楚自己听录音的目的,如果以欣赏"完美"的声音效果为目的,选择近年来运用所谓"新的、先进的"声音处理技术过的录音就没有什么问题.这就像是我们已经习惯了那些浓妆艳抹的美女,而不愿想象她卸装后的真实样子到底如何一样.


倘若以声乐学习为目的,想要更真切地感受歌唱家的真实声音,那么选择没有经过太多人为调整的老唱片比较好.虽然这种唱片由于年代久远,会出现一些程度不同的信号衰减,播放时往往会不可避免地发出丝丝拉拉的噪声,但*起码这种老唱片是相对"真实的".想一想也是可悲啊,即使是生活在身边的歌唱家,我们听到他的录音都有可能不是他声音的自然之美,而大都是被录音师们给"化了浓妆"的声音.当然,也并不是所有的录音师都愿意这么干.我的一位录音师朋友就向我抱怨道:"我不浓妆艳抹也不行啊,那歌手唱的实在是太难听,不用浓妆,它遮不住啊!"


以学习为目的时,除了尽量选择着名歌唱家经典版本的老唱片外,还要在播放这些录音时注意以下几个小问题.一是聆听音乐的环境问题,尽量不要在嘈杂的环境中听,也不要试图用加大音量"对抗"噪声的办法,而要在安静的环境中,使用适当的音量聆听;二是在使用均衡器时,尽量不要在不同频段做人为调整,即使是用手机等音频播放工具,也要注意这个问题;三是要选择合适的播放设备,如要听早期的SP格式唱片或盒式磁带,要选择转速适合的机器播放,同时还要注意控制电流强度,如果播放电流比录音时的电流强,则播放转速的加快会使声音音调升高.


看到上面这么多有可能遇到的问题,您是不是开始对听录音产生恐惧了?"不就听个录音吗?还有这么多讲究!"但如果您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,那么恭喜您,您在听录音的专业道路上,已经迈开了*步.同时,如果有机会、有条件的话,我更愿意建议您多到音乐会现场去听、去看.听音乐会现场的好处,一是可以听到歌唱家的真声儿(虽然也可能存在音乐厅声场效果的影响),二是还可以和歌唱家演唱时的口型、身体动作相结合,从而可以更为准确地获取更多的有用信息.